服務熱線
18221656311
日期:2019/4/16瀏覽:493次
鐘 輝,黃 文,張祖建,楊 虓,張 勇,李 鑫
( 德陽市人民醫院放射科,四川 德陽 618000)
摘要: 目的 研究 CT 引導下125 I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對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瘤體大小的影響。方法 納入68 例需行姑息性治療的晚期NSCLC 患者,均行 CT 引導下125 I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評估療效。結果 術后 2、3、6 和 12 個月,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 70. 59% 、79. 41% 、67. 65% 和 50. 77% ,術后 12 月顯著低于其他月份( P < 0. 05) ; 患者術前、術后 2、3、6 和 12 個月瘤體大小為 29. 13 ± 5. 13cm2 、22. 53 ± 4. 09cm2 、17. 45 ± 3. 86cm2 、14. 56 ± 3. 46cm2 和 12. 74 ±2.43cm2 ,不同時間點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術后血清 CYFRA21-1、CEA、CA50 和SCC-Ag 呈先降低后上升 ( P < 0. 05) ,術后 3 月達低點( P < 0. 05) ; 患者無進展生存期 18. 2 ± 3. 1 月,3 年、5 年生存率為 41. 18% 和 30. 88% ; 治療期間,患者出現氣胸( 19. 12% ) 和痰中帶血( 5. 88% ) 等癥狀,治療后緩解。結論 CT 引導下125 I 粒子植入治療 NSCLC,可明顯降低患者瘤體大小和腫瘤標志物水平,近遠期療效確切,安全可靠,是 NSCLC 姑息性治療的有效方案。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 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 CT 引導
非小細胞肺癌( NSCLC) 約占肺癌總發病率的75% ~ 80% ,多見于中年男性,NSCLC 早期不易察覺,多數確診已至中晚 期,5 年生存率不超過20%[1-2]。近年,125 I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為中晚 期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臨床有效的姑息性治療方式,CT 引導下的125 I 組織間植入,可大限度殺滅腫瘤細胞,使其失去增殖能力,療效確切,且對正常 組織影響小[3-4]。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 68 例行 CT 引導下125 I 放射性粒子組織間植入治療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瘤體大小的影響, 為 NSCLC 患者治療提供臨床參考。具體報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
納入 2010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1 月我院68 例不能行*性手術治療的晚期 NSCLC 患者。納入標準: 細胞學、CT 或MRI 掃描、病理活檢等結果符合肺癌診斷標準[5],確診為 NSCLC 者; 臨床分期為Ⅲa 期、Ⅲb 期或Ⅳ期者; 因自身或病理因素,不愿或不能接受*性手術治療者; Karnofsky 評分法( KPS) 評分≥60 分者; 腫瘤直徑≤7cm 者; 預計生存期> 3 個月者; 無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 不能接受靶向藥物治療和耐受放療者。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合并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損害者; 合并精神類、免疫類、血液類等疾病者; 治療依從性差者; 妊娠及哺乳期婦女。68 例患者中,男 49 例,女 19 例,年齡 36 ~ 75 ( 59. 0 ± 7. 4) 歲,腫瘤體積 29. 13 ±5. 13cm2,KPS 評分60 ~ 100( 72. 15 ± 6. 89) 分,病理類型為鱗癌者18 例,腺癌者50 例; TNM 分期為Ⅲa 期者24 例,Ⅲb 期者22 例,Ⅳ期者22 例; 中心型肺癌者45例,周圍型肺癌者23 例; 發生縱膈淋巴結腫大者 22 例, 有吸煙史者44 例,其中 46 例接受單純125 I 植入放療治療,另發生癌灶轉移的22 例患者者給予125 I 植入放療+ 化療( 化療方案: 吉西他濱 + 順鉑方案) 治療。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2治療方法
68 例患者均采用 CT 引導下經皮穿刺植入125 I 放射性粒子( 半衰期 59. 43d,表面活 度 0. 62 ~0. 8mCi,主 要發生 31. 4keV、27. 4keV X 射線和35. 5keV γ 射線,有效組織穿透距離 1. 7cm,購自北京森科有限公司) 治療; 術前接受常規 CT 掃描,勾畫腫瘤區域,輸入 TPS 系統設計治療方案,計算好125 I粒子在癌灶及周圍組織處方劑量,處方劑量80 ~ 110Gy,按 0. 5 ~ 1. 5cm 布緣; 放療前行 CT 預掃描,確定*穿刺和進針位置,常規消毒、鋪巾、局麻后,叮囑患者屏住呼吸,按照預先設定位置進針入腫瘤,將125 I 放射性粒子經穿刺植入腫瘤瘤體內,再行CT 掃描,確認植入準確后,于層面各針道逐一將125 I 放射性粒子逐層種植,部分中心型肺癌患者給予人工氣胸法植入125 I; 植入后,對患者進行 3mm 層厚 CT 掃描,獲得 CT 結果輸入 TPS 系統,給予術后質量驗證,植入期間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謹防意外。術畢觀察患者 48h,給予抗炎、止血治療,術后 1 月進行CT 復查。對于發生癌灶轉移的 22 例患者給予吉西他濱 + 順鉑化療方案[6]治療。
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后 2、3、6 個月和 12 個月進行 CT 和血象復查,隨訪 1 年以上。①臨床療效: 依據WHO 實體瘤評價標準[7],將客觀療效分為*緩解( 腫瘤*消失,持續時間 > 1 個月) 、部分緩解( 腫瘤大徑乘積縮小 > 50% ,持續時間 > 1 個月) 、穩定( 腫瘤大徑乘積穩定不變或縮小 < 50% ,持續時間 > 1 個月) 和進展( 腫瘤大徑乘積增大) ; 總有效率 = ( *緩解 + 部分緩解) / 總例數 × 100% ; 治療后 2 ~ 3 月評估近期療效,治療后 6 ~ 12 月評估局部控制率。②瘤體大小: 腫瘤大小以 CT 掃描上 2 個相互垂直的腫瘤大徑乘積進行評估,記錄治療后2、3、6 和 12 個月瘤體大小。③血清腫瘤標志物: 于治療前、治療后 2、3、6 和 12 個月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血清細胞角蛋白 19 片段( CYFRA21-1) 、癌胚抗原( CEA) 、糖類抗原 50( CA50) 和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 SCC-Ag) 水平,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其中 CYFRA21-1 購自上海美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A 和 SCC-Ag 購自上海滬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50 購自上海潤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陽性結果判斷: CYFRA21-1 > 3. 3ng / mL,CEA > 5ng / mL, CA50 > 35U / mL,采用 Levey-Jennings 質控圖法進行質控; ④遠期療效: 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記錄患者平均緩解期、半數生存期、3 年生存率和 5 年生存率; ⑤ 記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4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用SPSS 19. 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數 ± 標準差( x ± s) 表示,時間點比較用配對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 檢驗,以 P < 0. 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了解更多,請下載文獻或者前來咨詢我公司業務員哦,更多產品文獻等著您!